会为你写好“考公、进国企、一生无忧”的剧本;一个历经商海沉浮的家庭,
则可能为你设定“创业、挣大钱、光宗耀祖”的剧情。你被爱着,也被塑造着。这份爱,
沉重得像一副定制的枷锁,你越是挣扎,它勒得越紧。你以为你在走自己的路,其实,
你只是在走父母为你铺设的轨道,每一步,都有回声。然后是教育,这个标准化的流水线,
负责为剧本进行工业化生产。它用分数定义你的价值,用排名标记你的位置,
用标准答案扼杀你的奇思妙想。它教会你竞争,
却很少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;它教会你解开复杂的数学题,却从不教你如何解开内心的困惑。
你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“好学生”,一个“有用的人”,
一个能被社会系统识别和录用的“标准件”。你的棱角被磨平,你的独特性被视为“问题”,
你的生命力,被压缩进一张张苍白的试卷里。最后是社会,这个巨大的、喧嚣的舞台。
它通过媒体、文化、消费主义,为你设定了无数个“理想范本”。三十岁应该有车有房,
四十岁应该事业有成,女性应该温柔顾家,男性应该坚强养家。
它用年龄焦虑、财富焦虑、婚恋焦虑,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你,让你不敢停下,不敢偏离航道。
你刷着社交媒体,看着别人精心扮演的“人生赢家”,内心被巨大的空虚和恐慌吞噬。
你开始模仿,开始追逐,开始用消费填补内心的匮乏,用外界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。
于是,剧本完成了。它厚重、精密、无懈可击。它规定了你的言行举止,
定义了你的喜怒哀乐,甚至规划了你的生老病死。你成了这部戏唯一的主角,
却也是最身不由己的演员。二、表演:一场耗尽心力的漫长演出一旦接受了剧本,
表演就开始了。这是一场没有彩排,也不能喊停的漫长演出,我们每个人,
都投入了毕生的精力,去争当一个“好演员”。我们修炼的第一项技能,叫做“面具”。
在父母面前,我们扮演“孝顺”的孩子。哪怕工作再累,压力再大,电话里永远是“我很好,